文理分科是高中之后學生們會接觸到的內容,雖然說新高考改革已經在避免出現文理分科這樣的情況,但是對于還未實施新高考政策的省份來說,文理分科仍是高中的需要選項!本文,伊頓教育一對一輔導小編就和大家一起來詳細了解一下什么是分科?分科之后的學習會出現什么變化?
分科是什么?
高中學生在高一上期或下期的期末,或是高二的上期會進行文理分科。(各個高中分科時間不一,但如果在分科前孩子已經想好要選的科目,就可將學習重心放在心儀的學科上。)除了語數外三科主科必修以外,學生需要選擇政史地或者物化生作為自己的學習科目。
分科之后,文理科學生會分開授課。自此,文科生不再將理科作為學習重點,理科生也不再學習文科內容。僅僅只在高二下期進行各科的學業水平測試,俗稱:會考,當科目及格,學生就能拿到畢業證,難度很小,通過率接近,即使是第一次沒考過的同學,還有機會再考第二次,會過的。
分科后的學習變化
當我們填寫了分科的意向書之后,就會被分班,文科生一個班,理科生一個班。但是剛分完科之后若是不適應,可以申請調換學科。
那么分科后我們的學習會迎來哪些變化呢?
1.學習內容驟變:對于文科生來說,每天除了語數外,重點學習政史地,課堂上還是會學一些物理化,但是僅為輔助,甚至不學,不納入期末考試成績里。理科學習同樣。從學習科目一下從9科變為了6科,看似學習任務變少了, 其實每一科的學習難度是增加的。
2.數學難度不同:文理分科后,數學的難度和教學重點都發生了變化。文科數學比理科數學簡單,所以很多數學差的學生會果斷選擇文科。但除了數學以外,語文和英語的試卷是相同的。
3.學習方法變化:“理科生是神算子,文科生是背多分”
理科知識多靠理解輔助以記憶,大多可通過題海戰術熟悉掌握知識點并尋找到解題規律,然后形成知識網絡。
文科知識多靠記憶輔助以理解,大多需要反復背誦,將知識點形成網絡記憶起來,形成綜合輸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