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志愿填報中如何找到適合自己的?這對于高考考生和考生家長來說,是受關注的一個話題!本文,伊頓教育一對一輔導小編將針對選擇志愿時,容易遇到的誤區來開展本篇內容,幫助同學們更好的了解,選擇!!!下面就來了解一下吧!!!
認識的渠道:線上+線下
線上掌握的基本信息。“線上渠道”,就是通過利用互聯網的信息平臺進行相關資料的搜集和整理,包括各高校網站的“招生”專欄,各高校的微博、微信公眾號等。
通過線上“介紹”等相關欄目,了解該校各實力(比如是否為重點或特色等)、培養目標、主要課程、就業前景等內容。部分高校還開設有的“在線咨詢”,考生如有個性化的問題,則可在線咨詢院校招生老師。
相比學校招生網站上的介紹,學校院系網站上的專欄對本院開設的介紹更加詳實和清晰,如各人才培養方案以及師資、課程、實驗室、科研基地等辦學條件和建設情況,此外還有教學、科研等人才培養方面的動態信息,考生據此可對擬報進行更深入的考察。
近幾年通過微博、微信公眾號推送招生信息的高校越來越多。尤其是在報考志愿前夕,很多高校會通過微信公眾號推送來宣傳學校各的較新發展動態。因此,建議考生和家長不妨通過院校的微博和微信公眾平臺來獲知相關信息。
線下實地了解更直觀。除了線上渠道,考生還可以通過線下渠道,更詳細、更充分、更深入地認識。可以利用“校園開放咨詢日”,走進校園,切實感受學校的文化氛圍,同時進行面對面的招生咨詢。與高校老師或是已進入大學就讀的學生進行交流,考生的疑問可以獲得個性化的解答,還可以獲得一些個人的學習感受和學習建議。
當然,考生還可以撥打各高校招生辦公室的電話進行咨詢。需要指出的是,通常情況下電話咨詢得到的答復比較簡潔,而且在高考咨詢高峰期,還時常會出現線路繁忙、電話打不進去的情況。
此外,考生還可以通過閱讀相關資料的方式來認識。譬如各省級招生機構編印的招生指南、各高校的招生宣傳冊、放心的高考招生報刊等。
認識的方法:透過內涵看本質
認識,考生和家長要深入了解各個的內涵。所謂內涵,指培養目標、主干課程、就業及研究領域等。
通過了解的培養目標,可以判斷該是否符合自己將來的職業規劃。
通過了解主干課程設置情況,可以發現該與其他相似的區別,也可以了解不同大學相同的一些區別,判斷哪些更適合自己。因為院校不同,同一在培養方向和就業方向上也會有差異。這里面既反映了學校的辦學特色,也與學校的辦學歷史沿革有關。
通過就業和研究領域等,可以更加具體地了解就讀該后的發展方向。比如同樣是機械,有些學校學生就業集中在船舶行業,有些集中在汽車行業;同樣是化工,有些集中在煉油行業,有些集中在制藥行業,有些則比較分散。
認識的誤區:單從冷熱、名稱、就業等識
誤區一:根據“熱門”“冷門”識
有的考生和家長在選擇時會將熱門作為選,認為熱門就是好,對學什么、就業前景如何等內涵考慮甚少,也少關注是否適合自己。而一味追熱的后果是,有的考生因錄取分數高無緣就讀而后悔;有的被熱門錄取上學后,發現不適合自己,從而學習興趣不濃甚至厭學。所以,不管是“熱門”還是“冷門”,適合自己的才是較好的,只有在自身和之間尋求較高的匹配度,才是更有效的選擇。#p#副標題#e#
誤區二:根據錄取分數高低識
分數是考生選擇時必然考慮的因素,但并不是的因素。有的考生在選擇時直接依據往年的錄取分數,再參照自己的高考分數直接對號入座,既不考慮自己的興趣能力,也不考慮各的培養特點。這種完全忽略個人職業生涯發展的填報方式是不可取的。
需要提醒考生和家長注意的是,往年的錄取分數只反映了考生報考的情況,并不能完全反映出本身的辦學實力、發展趨勢、就業前景等。因此,特色、培養目標等也都應該作為選擇的需要因素考慮,才能科學合理地選擇。
誤區三:根據名稱識
以往填報志愿時,有的考生因為不了解內涵、混淆名稱而報錯志愿的情況屢有發生。事實上,不少的名稱并不能完全反映的實質和將來的職業。比如“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和“信息與計算科學”這兩個的名稱很相似,但是一個是屬于工學計算機類,一個是屬于理學數學類,不論是主修課程還是將來的就業領域都有較大區別。
此外,即使是同一個,在不同高校,其培養目標、培養方案、培養特色等也不盡相同,所以,有時候通過名稱并不能清楚地區分之間的不同,考生和家長不能僅憑名稱來認識。
誤區四:根據就業率高低識
面對近幾年大學畢業生的就業形勢,很多考生和家長在填報志愿時會考慮未來的就業情況。高校公布的就業率一般是當年畢業學生的就業情況,影響就業率的因素除了本身還有社會環境、經濟環境等其他因素,考生將來是否容易就業是三、四年后的事情,這個時間差也是需要考慮的。
另外,就業率不等于就業質量和就業滿意度。有些的學生雖然容易就業,但就業質量、就業滿意度卻不高。因此考生在選擇時,要綜合考慮多個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