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較關心的其實是兩個角度的矛盾,第一個是時間上的矛盾:
隨著學校任務越來越重,孩子除了要應付課內的作業外還有各種興趣班上的家庭作業,導致孩子基本就是圍繞著作業轉,據我所知,從三年級開始的作業,有的孩子都會寫到10點甚至到更晚,這時候如果再讓孩子看課外書,家長就擔心影響到課內的作業完成不說,還影響了孩子的作息。
這時候,時間上的合理安排就顯得很重要。可以先做一份日常管理表,每天抽出總數相加為半小時的時間,作為課外書的閱讀時間,穿插在作業的中間。課外書的閱讀是一個長期累計的輸入過程,每天半小時既不會影響作業也能增加的課外讀量。
第二個是內容上的矛盾
家長擔心課外閱讀的內容和書本的內容不相符合,甚至有的孩子到了三四年級也還在看漫畫書。每次都有家長投訴,他家的孩子天天看漫畫書,也不看點和課本內容相關的書籍。
其實,漫畫書也不就是不好的,有時候漫畫科普也是可以學到東西,而且孩子看了整天的文字后,通過看漫畫動畫的方式來調整自己的大腦,反而起到的放松作用。
當然如果真的擔心孩子長期看漫畫導致對課內作業沒有幫助,那可以給孩子準備一些過度書籍,比如從全漫畫過度到一半漫畫一半字、到字多畫少、再到全字數的方式上。準備一些孩子感興趣的主題,和孩子一起挑選,使得課外閱讀的內容對課內知識作業有促進作用。
從這些矛盾背后,根本反映的是家長過度關注課內作業、課本知識、成績這些方面,沒有意識到課外讀物對孩子長遠的幫助。現在很多學校都重視課外讀物,很多的老師都會有意識的在教學中安排大量的課外讀物,那些有閱讀習慣的班級,整體素質水平要比沒有的班級高,而這個恰恰是通過成績體現了出來。
孩子的成長不僅僅是成績的增長,校內的學習而已。有句話說:“閱讀會讓教育變得更加美好,它在給孩子的成長打好精神的底色。”那些有閱讀習慣的孩子,就算是離開了學校走入社會,書籍對他們的幫助和成長將伴隨他們一生。養成孩子好的閱讀習慣,將讓孩子終身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