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語文一輪復習,文言文是繞不開的重點,部編版教材里的文言常識和實詞,是學好文言文的基礎。從《論語》里的做人道理,到《史記》里的歷史故事,從諸子百家的議論文,到唐宋八大家的名篇,每篇文言文里都有很多文化常識和常考實詞,今天小編把課本里的文言常識和重點實詞整理到一起,幫你搭個清楚的知識框架,讓一輪復習更有方向,打好文言基礎,后面學起來就輕松了。
一、必修(上冊)
萬戶侯:本來指有一萬戶人家納稅供養的封侯大官,在課文里指大軍閥、大官僚。(出自《沁園春?長沙》毛澤東)
律呂:古代校正音樂的工具,用竹子或金屬做的管子,管子長短不一樣,音高就不同。后來 "律呂" 就泛指音律。(出自《立在地球邊上放號》郭沫若)
稻菽:"喜看稻菽千重浪" 這句話來自毛澤東的詩。菽就是豆類的統稱,稻菽就是稻子和豆子。(出自《喜看稻菽千重浪》沈英甲)
《說文解字》:東漢許慎寫的書,是中國第一部系統分析漢字字形的字典,也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字典之一。(出自《以工匠精神雕琢時代品質》李斌)
5-14. 出自《詩經?周南?芣苢》(課本 P53):
芣苢:就是車前草,一種野菜。
采采:形容草長得很茂盛的樣子。
薄言:"薄" 和 "言" 都是助詞,沒實際意思。
有:在這里是 "拿到、得到" 的意思。
掇:就是撿起來、摘下來。
捋:從莖上一把一把地往下取東西。
袺:提起衣襟兜著東西。
襭:把衣襟掖在腰帶上兜東西。
兜鍪:古代打仗時士兵戴的頭盔。
蒔未匝:意思是這塊田還沒栽完。蒔就是栽秧、種地,匝就是種滿、種遍。
二、咸陽伊頓教育能幫孩子提高作文成績嗎?
咸陽伊頓教育在幫孩子提高作文成績方面確實有辦法,學校針對作文的不同部分,怎么立意、怎么搭結構、怎么把話說好,都有專門的訓練,立意訓練時,老師會給好幾個作文題,帶著學生從不同角度想,挖題目里的深層意思,找到最好的立意。結構訓練時,老師會仔細講總分總、總分、分總這些常見結構,再拿例子讓學生明白怎么安排文章結構,讓文章層次清楚,很多家長說,孩子在這兒補完作文后,寫作能力明顯提高了。
咸陽伊頓教育咨詢熱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