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題目中很明顯就可以看出來,職高的招生比例在增加,也就是說普高的招生比例在降低,招生人數在減少,所以才會有考高中越來越難的言論,這個現象對于很多考生和家長來說比較不理解,都想讓孩子上高中考大學,上了職高的學生大多數以后在學歷上肯定沒有普高的學生高,這也意味著學生們的未來職業規劃和人生方向也會受影響,可是站在的角度,職高的招生人數一直在降低,也不利于社會上部分行業的發展和運轉,所以這件事情大家有什么看法嗎?
一、中考形勢變化
以前中考有自費生,學生成績差的也可以上自費生,現在不然,取消了自費生,而且除了重點高中之外,普通高中分數也不低。這意味著,不努力的學生考不上普通高中。考不上普通高中是否意味著無書可讀呢?不是的,據我所知,職業高中是可以考上的。例如,今年各省市嚴格執行普通高中與職業高中招生比例在5:5或者6:4,就是對學習成績太差的學生進行的一次分流。
二、怎樣看待這件事呢?
從角度上看,是完全正確的。
一個若想保持國民經濟長期健康發展需要有合理的勞動力結構,特別是勞動力質量結構。質量結構指以不同文化水平和不同技術等級為主要內容的、不同復雜程度的勞動力人口構成。同時,每一種職業的勞動力人口可以分為初級、中級、高級三個層次。 國際上一般采用第一產業、第二產業、第三產業的劃分口徑。
而我國的勞動力結構卻是失衡的。從目前看,一方面每年有大量的畢業即失業的大學生,另一方面我國對技術工人的需求量即使高薪也得不到滿足。因此采取各種措施盡量讓人才機構趨于合理。
三、造成這種狀況的原因
中國自古以來學而優則仕的傳統觀念。中國自古以來就是“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的觀念,這就為擇業奠定了不平等的擇業觀。讀書沒有錯,但并不意味著只有讀書一條道路可走。
很多父母讓孩子上大學是在圓自己的夢想。并不是每個學生都愛學習,也并不是每個學生都有考研讀博的潛質,迫使他們讀到底的其實不是熱愛,而是父母的逼迫。有些父母自己沒有上過大學,就把這個愿望強加給孩子,希望孩子讀大學,其實是想讓孩子幫助自己圓夢。
我見過太多不愛學習的孩子,他們每天被父母開著車送到各個補課班,晚上再接回來,繼續研究下一個周末去哪個補課班。我很憐惜這些不愛學習的孩子,也為無助的父母而無奈!
我國職業技術學校的發展并不成熟。盡管目前,很多職業技術人才得到了社會的認可,但是由于管理松散,加上本來自律性就很差的學生很難自覺學習,反而容易滋生不良習慣,因此家長對這樣的學校并不放心。
綜上所述,目前讓孩子選擇職業技術學校,家長還不太認可。
四、措施
發展職業高中教育,是我們社會發展的必然。因此,需要做好以下幾方面工作:
1.不斷加強職業高中教育的改革和創新。打鐵還需自身硬,只有自身強,外界才能漸漸認可。
2.要加強對各種職業的宣傳。我們現在總在宣傳精英人才,這就誤導了社會,誤導了家長,總以為考上清華北大才是人才。事實上,很多藍領工人一樣成為中國技術方面的領軍人物,他們也是我們社會中的精英。
3.家長要轉變觀念。家長要轉變觀念,適合孩子的就是較好的,孩子喜歡的職業家長就應該支持。每個孩子的能力不同,根據孩子自身情況,做出合理的選擇。
綜上所述,如果不想選擇職高,那就好好增強自己的學習成績上普高,學習基礎實在太差,職高也是一種選擇,也許未來的道路會更加清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