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三角研究型大學聯盟成立了,由大學、復旦大學、上海交通大學、大學、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和長三角區域三省一市有關“雙”建設高校組成!據新聞客戶端報道,5月22日下午,長三角一體化發展高層論壇重要成果發布儀式在安徽蕪湖舉行。由大學倡議,聯合復旦大學、上海交通大學、大學、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等高校共同發起的長三角研究型大學聯盟正式簽約成立。
簽約現場,大學校長吳朝暉院士、復旦大學黨委書記焦揚、大學校長呂建院士、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校長包信和院士、上海交通大學常務副校長丁奎嶺院士出席儀式并簽署合作協議。
實力強大的長三角高校
長三角地區是層面的優化開發區域之一,也是我國綜合實力較強、教育資源較豐富的地區之一,教育發展同樣在處于持平水平。
值得關注的是,本次簽約的5所高校——大學、復旦大學、上海交通大學、大學、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在民間有“華東五校”之稱。
從各項指標數據來看,華東五校的辦學實力幾乎僅次于清北,加之地域優勢明顯,實力相當了得。復旦大學、上海交通大學位于魔都上海,另外三所大學分別位于、、安徽三省的省會城市。華東五校均是中央部委直屬重點大學,都是首批工程和工程重點建設高校、首批世界大學A類建設高校。
除了華東五校外,華東地區三省一市還有諸多實力強勁的雙高校,特別是上海市和省高教整體實力異常強大。其中上海市共有4所大學建設高校和10所學科建設高校,省共有15所雙高校,包括2所大學建設高校和13所學科建設高校。
本次長三角研究型大學聯盟成立,將助于各大高校在更高層次、更高水平、更高質量上開展戰略合作,有助于推動長三角地區和我國高等教育發展。
聯盟介紹
聯盟采取“聯合、共建、協同、開放、共享”的運行機制。每年擬舉辦一次聯盟校長峰會,分領域、分主題舉辦若干高峰論壇和研討活動。根據實際需要,經聯盟相關程序,可由相關高校牽頭組建學科聯合體、教育合作組、科技協同中心等創新合作載體,加強聯盟成員之間的緊密合作與交流。
據了解,長三角研究型大學聯盟除大學等五所發起高校外,還將包括長三角區域三省一市有關“雙”建設高校。聯盟將根據有關法律法規組建和運行,遵循統一的章程。設立聯盟理事會,負責審議和決定聯盟重要事項。理事會成員由各參與高校校長組成,其中五所發起高校校長為常務理事。建立聯盟輪值主席制度,由常務理事擔任,每兩年輪換一次。
“高等教育是科技第一生產力和人才第一資源的重要結合點,是區域創新能力和競爭力的源泉。在長三角一體化的進程中,高等教育應當發揮關鍵作用。”吳朝暉校長詳細地介紹了大學倡議發起長三角研究型大學聯盟的有關情況。
他說,長三角研究型大學聯盟的目標,是打造互聯互通、緊密合作、開放共享的研究型大學合作載體,在更高層次、更高水平、更高質量上開展戰略合作,共同推動長三角高等教育一體化發展。聯盟的任務,主要是共建學科聯合體,共享好的高等教育資源,共創重大科技創新載體,共引高層次創新人才,共織國際高校合作網絡。
他指出,長三角的研究型大學可以依托聯盟這一高端平臺,更加有效整合區域高等教育、科技創新和國際化資源,更加廣泛鏈接全球合作伙伴,更加有力爭取各級政府和社會各界的支持,實現聯動協同、優勢互補、合作共贏,打造具有國際影響力和競爭力的區域高等教育品牌,全方位服務支撐長三角高質量一體化發展戰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