狹義的新聞學就是指新聞學,廣義的新聞學是指新聞學類,包括新聞學、傳播學、廣播電視學、編輯出版學、廣告學、公共關系學、網絡與新媒體、數字出版等8個。
過去,新聞學畢業生主要去報社、雜志社、廣播電視臺、通訊社等媒體單位。尤其是報社是吸納新聞學畢業生的大戶,也是主流去向。一直到今天,這種觀念還是存在,總感覺新聞學畢業去了報社是名正言順的。但隨著互聯網與新媒體的興起,報社的傳統媒體單位自身也在轉型,傳統媒體減弱是一個不可避免的趨勢,隨著新媒體的發展,傳統媒體的發展環境還會更加不好,但是那些預言傳統媒體會滅亡的說法依舊不贊同,作為一個媒體人我覺得我的感受會更加深刻。
傳統媒體的減弱必然會引起人們對于新聞學這個得關注,如果一個所對應的行業都舉步維艱,那么這個還需要不?肯定是很多人思考的問題。可能在近幾年高考報志愿的時候,很多孩子都因為傳統媒體特別是紙媒蕭瑟的發展環境而改了,完全可以理解,不是每個人都可以為了喜愛選擇,畢竟大家還要面對將來的就業問題。
但是,學習新聞行業并非就要進入媒體,其實新聞學是一個很寬泛的概念,對于新聞學來說,所學習的傳播學、所學習的攝影、攝像等等對于很多類型的工作都很有幫助。
很多人離開了媒體在其他行業也能混的風生水起,隨著社會的發展,不同類型的行業都會有自我推廣的需要,這是新聞學學生較擅長的,所以不管是醫院,企業還是學校,對于外宣人員的需要會越來越越多,外宣不是簡單的寫一篇宣傳稿子,策劃項目,推廣企業形象和產品,公關危機等等都需要的人來做,那么新聞的精英們沒有問題。
其次,新聞學從很大程度上是在學習如何和別人打交道,對于一個成熟的記者來說,寫一篇文采飛揚的稿件不是本事,如何在短時間內打開被采訪者的心房,拿到較真實的信息才是本事。而如今一個人較重要的能力其實就是人際交往能力,不論是和客戶交流還是和服務對象交流,這都是難得的本事。
說了這么多,并不是倡導大家都去學新聞學,現在有朋友的孩子報志愿的時候問要不要報新聞學,也會告訴他考慮到就業,三思而行。只是想要提醒大家新聞學不是洪水猛獸,新聞產業的衰落不足以讓新聞死亡,他還有很多地方可以施展,技能永遠不會過時。
其實,新聞學的還是在新聞信息的采寫編評攝錄剪播,在于內容的生產。也就是說沒有需要在乎媒體的形態。當然,不同“體”的媒體,對內容的要求也是有所不同的。但不管什么媒體,都需要內容。基于這一點,開展新聞學的學習,出路還是很廣的。因為需要內容的,需要具有新聞特征的內容的單位太多了。
除了傳統媒體,的新興媒體對新聞學畢業生都是有需求的。新媒體環境下,的企業、的產品都有做自媒體的需要和需求,真可謂是“廣闊天地,新聞學畢業生大有可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