厭學,似乎是現在的家長都比較困擾的事情,到了高中厭學的孩子,絕大多數是因為學習基礎差,跟不課才會有厭學的現象。當然還有一部分孩子是因為迷戀手機或電腦游戲,根本沒有心思學習,較后導致學業成績一落千丈,較終才會對學習產生厭倦情緒。那家長該怎么辦呢?下面我給幾點建議供參考。
第一,家長有需要和孩子認真談一談,看看孩子怎么說。
請家長要注意,但凡孩子上了高中有厭學情緒,一般都和父母的關系不是很好,主要原因是家長對孩子的學業看得太重,過多嘮叨孩子,甚至督促提醒孩子抓緊時間學習,才惹的孩子內心特別反感。現在該到了孩子認真談談的時候了。
第二,當孩子向父母表明態度后,家長要持理解的心態面對。
不管孩子說愿意不愿意上學,家長都要理解孩子,因為上學讀書的是他,而不是家長本人。如果你非要逼著孩子去實現你的愿意,增加看到孩子頹廢的學習態度會讓你煩躁不安,甚至想打罵孩子。
第三,家長重點從孩子是否能跟得上課查找原因,不要盲目胡思亂想。
高中課程難度遠比初中時難多了,不管你孩子初中成績如何,可能進入高中后都會因為不適應環境,高中的學習思維和方法沒有更新,導致對課程接受起來比較慢,理解起來有困難,時間長了會讓孩子越落越多,直到較后實在沒氣力追趕老師的教學進度。像這樣的情形每年都有很多,因此,需要家長重點查找孩子是否能跟上得教學進度,先從孩子每天完成課外作業情況查起,看看他是否能獨立完成作業,是否有很多空題不會做,是否有從網上抄答案或抄同學作業的現象。還可以和班主任老師聯系,了解孩子在學校的表現。
第四,找到原因后,正向激勵和引導孩子,讓孩子把目光往高中畢業后看。
很多高中生由于自己沒有學業規劃,生活也沒有目標感,會在產生厭學情緒后特別頹廢建議你現在從學業規劃著手和孩子談。
第五,幫孩子找一對一補課老師,從厭學的某一學科入手進行輔導。
一般來說,只要家長本著實事求是的態度和老師協商,老師都會允許學生不必非要完成當天作業。隨后,家長和孩子一起去選擇補課老師,要么請來家里的一對一老師,要么去外面的輔導機構。只要給孩子選擇權,孩子會從中選擇一種方式,而家長要做的就是每天多鼓勵孩子,讓孩子樂觀起來。
第六,家長需要要清楚你的孩子仍然還處于青春期,要按青春期教育方法進行。
高一和高二的孩子仍然處在青春期階段,一般到高三時才到成人年齡。家庭需要要清楚孩子還在青春期這個特殊成長階段,家長自我調整好心態。
結束語:高中生厭學不比初中生,初中生如果說前路漫漫,而高中生已經就要能看到學業的曙光了。家長平時在激勵和引導孩子時,不妨利用好,每過整天,就離高中畢業近整天,或者說離高考近整天。你用減法很容易讓孩子看到學業的盡頭。但同時也會給他制造危機感,讓孩子在學業的危機感中投入有效學習時間。只要孩子每天堅持學,家長就需要用欣慰的目光審視孩子,肯定他的努力和進步,孩子有兩三個月時間就度過了厭學的危機期,以后就容易進入學業的平緩期,因為那時已經建立起生活與學習的節奏感,慣性就會讓孩子自覺投入到學習之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