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首先要明白家庭教育是什么。現在的家庭教育已經功利追求異化,親子關系變為分數關系、成績關系,這樣的家庭環境是不利于孩子身心健康成長的。為孩子營造良好的成長環境,是家庭教育環節中重要的一點!
家庭教育的功能是對孩子進行做人的教育,因此,家長更應該重視孩子的身心健康。應該在平時生活中多陪伴孩子,了解孩子的想法。不親而教,等于無效,有的家長不愿意花時間陪孩子,只給孩子布置任務,這很難有好的效果。有的家長以物質的補償代替情感溝通與價值觀教育,導致孩子養成很多不良習慣,一旦無法滿足物質需要,就抱怨父母。
有不少家長陪孩子,不是陪伴孩子成長,而是陪讀,配合學校監督孩子完成作業、檢查批改孩子的作業,這是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的混淆。家長陪伴孩子不是陪讀,而是交流、溝通,陪讀不但會讓家長陷入學業焦慮,還會影響孩子的自主學習能力、獨立性和責任心培養。作業應該由孩子獨立完成,家長需要做的是引導孩子制訂學習計劃,并監督孩子完成學習計劃。比如,每天晚上幾點開始復習、作業,幾點需要睡覺。
還有一些家長教育孩子,是把自己設定的目標強加給孩子,這讓孩子變為父母的影子,而失去自我。每個孩子有不同的個性、能力,父母要讓孩子成為有個性的人才,就應該尊重孩子的獨立人格,根據孩子的個性、能力規劃孩子的學業發展。
家庭教育是十分個性化的教育,不要簡單拷貝他人的模式,也不要動輒那孩子和他人比,給孩子營造個性發展的成長環境較為重要。